- 胡姗姗;李醒亚;向梅;张喜凤;
目的 旨在探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前血清白蛋白与碱性磷酸酶比值对其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9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16例,根据患者的住院电子病历系统获得肺癌诊断前最近一次其血清白蛋白及碱性磷酸酶检查数据,通过电话等随访方式统计至最后一次随访患者的临床结局,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该比值与患者生存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血清白蛋白与碱性磷酸酶比值范围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低水平组(<0.35)、中等水平组(0.35~0.50)和高水平组(>0.50),分别41例、39例和36例。低水平组内更多的患者处于肺癌晚期,并且该组内患者功能状态评分更差(P<0.001)。白蛋白与碱性磷酸酶比值与生存率显著相关,比值低水平组平均OS为0.45年(0.42~0.53年),中等水平组患者平均OS为1.03年(0.96~1.09年),高水平组平均OS为1.45年(1.28~1.59年)(P<0.001)。两者相关性呈现出水平依赖性,预后模型在增加血清白蛋白与碱性磷酸酶比值后得以改善,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血清白蛋白与碱性磷酸酶比值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两者呈水平依赖性,较低的比值与生存率降低有关。
2022年06期 v.43 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 郑曹沛;程哲;王羽;蒋天赐;李鹏飞;王婷婷;孙迪;
目的 探究男性吸烟和急性肺栓塞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1日—2018年1月1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次诊断和治疗的急性肺栓塞男性患者。通过比较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临床合并症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急性肺栓塞男性患者30天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22例急性肺栓塞男性患者。其中,105人目前吸烟,117人从不吸烟。在确诊急性肺栓塞后30天内,共19人死亡,其中吸烟组16人死亡,从不吸烟组3人死亡。吸烟组和从不吸烟组的急性肺栓塞男性患者之间的死亡率具有显著差异(15.2%vs 2.6%,P=0.002<0.05)。吸烟组的肌钙蛋白-I和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不吸烟组(0.04 vs 0.02,P<0.05;3.00 vs 1.61,P<0.05)。两组之间的年龄、合并症(高血压、癌症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常规中的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以及纤维蛋白原和C-反应蛋白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吸烟是急性肺栓塞男性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OR为6.351 [95%CI:(1.533,43.182),P=0.022<0.05]。每天吸烟量在26~35 g/d的患者,死亡率最高(20%)。结论 吸烟是急性肺栓塞男性患者30天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2年06期 v.43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赵东方;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地塞米松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集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在2019年5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的50例ARDS患者资料,纳入对照组;收集医院同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注射用乌司他丁的50例ARDS患者的资料,纳入观察组。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的炎症反应[白细胞介素(IL)-6、IL-10]、肺功能指标[呼吸频率和氧合指数(OI)],观察治疗期间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IL-10水平都比治疗前提高,观察组(42.75±3.31)比对照组(36.28±3.17)高(t=9.982,P<0.001);IL-6水平均都比治疗前有下降,观察组(4.58±1.02)比对照组(8.96±1.68)低(t=15.758,P<0.001);治疗2周,两组呼吸频率均较治疗前有下降,观察组(21.34±4.98)比对照组(25.38±5.13)低(t=3.996,P<0.001);两组OI都比治疗前提升,观察组(345.28±33.68)比对照组(262.67±32.54)高(t=12.473,P<0.001);治疗期间,两组均未产生恶心、呕吐及腹胀等不良反应。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地塞米松在ARDS患者治疗中能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肺功能,且治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2022年06期 v.43 10-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孙勇;步星耀;王新军;王瑞星;
目的 探讨椎动脉相关性面肌痉挛的微血管减压术体会,以及采取悬吊法进行复杂椎动脉处理的手术技巧和经验。方法 2017年9月—2021年1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采用悬吊法对29例椎动脉相关面肌痉挛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观察手术效果。结果 微血管减压术后17例患者(58.6%)的面肌痉挛即刻消失,完全缓解;8例患者(27.6%)仍有不同程度的面部抽动,为部分缓解;4例患者(13.8%)无缓解。随访半年后,27例患者面肌痉挛完全缓解,2例患者仍存在轻度的面部抽动,但较术前缓解,治愈率为93.1%。随访期间无复发病例。结论 对于椎动脉相关性面肌痉挛的微血管减压术,术中难以单纯推移垫开椎动脉,采用责任椎动脉悬吊,能够实现面神经根的充分减压,手术有满意的治愈率。
2022年06期 v.43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陈东阳;
目的 分析超声评分法评估凶险性前置胎盘(Pernicious placenta previa, PPP)患者胎盘植入(Placenta accreta, PA)发生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4例PPP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于孕晚期接受超声检查,根据PA超声评分量表评估PPP患者PA发生情况(评分≤2分无PA,评分≥3分为PA);同时随访至患者分娩,记录手术(剖宫产)及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以手术或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超声征象评分法评估PPP患者PA发生的效能;并分析超声征象评分法与手术或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对PA类型诊断的一致性。结果 154例PPP患者经手术或组织病理检查发现,PA为104例,占67.53%,其中粘连型30例,植入型64例,穿透型10例;以手术或组织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超声征象评分法评估PA的灵敏度为94.23%(98/104),特异度为94.00%(47/50),准确度为94.16%(145/154);超声征象评分法评估PA类型与手术或组织病理诊断结果具有极好一致性(Kappa=0.891)。结论 超声征象评分法在评估PPP患者PA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可鉴别PA类型,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2022年06期 v.43 17-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赵永红;邹德谦;
目的 通过与单独使用臭氧疗法的对比探讨出臭氧联合PRP治疗中老年人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1年6月,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输血科联合疼痛科收治40例符合纳入条件的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把跟踪研究的病号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关节腔注射臭氧10~30 mL的25~30μg/m LK医用臭氧,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于术中予以关节腔内注射富血小板血浆4~5 mL。经过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一个月、三个月、半年的各项评分标准,进而最终确定两组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后3个时间点的随访过程中VAS评分、WOMAC指数总体上均低于对照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臭氧疗法联合PRP治疗比单独使用臭氧效果更佳加强了单独使用臭氧疗法对疼痛和运动功能的改善且安全有效。
2022年06期 v.43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 王敏;邢培凯;
目的 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人附睾蛋白4(HE4)在年轻子宫腺肌症(AM)患者中的表达,并分析二者与患者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选取濮阳市人民医院妇科2017年7月—2019年8月收治的118例年轻AM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在本院行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术后随访2年,随访时间截止2021年8月,通过盆腹腔彩超检查记录患者术后2年复发情况,并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检测患者术前血清VEGF、HE4水平,分析血清VEGF、HE4与年轻AM患者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 118例年轻AM患者经评估,22例术后复发,占18.64%;复发组术前血清VEGF、HE4水平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其他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VEGF、HE4过表达与年轻AM患者术后复发有关(P<0.05)。结论 血清VEGF、HE4过表达与年轻AM患者术后复发具有一定的联系。
2022年06期 v.43 24-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司晓燕;卢辉;
目的 观察阿帕替尼联合托泊替康治疗晚期铂类耐药复发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6月—2020年8月收治的52例晚期铂类耐药复发卵巢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观察组(26例,阿帕替尼联合托泊替康)与对照组(26例,单药托泊替康),评价两组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肿瘤标记物水平、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分别为42.3%、73.1%,均高于对照组的15.4%、3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A125、CE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5.9个月(95%CI:4.1~7.6)、9.8个月(95%CI:6.9~12.7),均高于对照组的3.4个月(95%CI:2.7~4.0)、6.2个月(95%CI:4.9~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骨髓抑制、乏力、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高血压、手足综合征及蛋白尿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4级不良反应少见,经减量及对症治疗后不良反应可缓解,总体耐受性良好。结论 阿帕替尼联合托泊替康治疗晚期铂类耐药复发卵巢癌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延缓疾病进展,延长生存期,且耐受性良好。
2022年06期 v.43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 宗艳;赵立霞;
目的 探讨育龄期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 EP)患者宫腔镜下电切术后1年内复发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信阳市人民医院接受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的110例育龄期多发性EP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患者宫腔镜下电切术后1年内复发情况,设计一般基线资料调查问卷,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经单因素、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育龄期多发性EP患者宫腔镜下电切术后1年内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110例多发性EP患者实施宫腔镜下电切术后1年内复发13例,复发率为11.82%(13/110)。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体重指数(BMI)≥24 kg/m~2、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术后未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及术前白介素-23水平高是导致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 育龄期EP患者宫腔镜下电切术后1年内复发率略高,术前BMI≥24 kg/m~2、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术后未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及术前白介素-23水平高是导致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
2022年06期 v.43 32-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吕春婷;付黎明;王军委;
目的 观察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 glomerulonephritis, AGN)患者血清补体C1q(complement C1q, C1q)、IgG水平变化,探讨血清C1q、IgG评估AGN预后的价值。方法 AGN患者150例,均给予规范药物治疗并随访根据1年,117例预后良好者为预后良好组,33例预后不良者为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入院时血清C1q、IgG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GN患者预后的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血清C1q、IgG诊断AGN患者预后不良的效能。结果 预后不良组年龄[(40.12±3.48)岁]大于预后良好组[(25.36±1.14)岁](t=39.266,P<0.001),肉眼血尿持续时间[(3.21±0.58)周]长于预后良好组[(2.55±0.42)周](t=7.290,P<0.001),血清C1q[(0.31±0.04)g/L]、IgG[(6.48±1.03)g/L]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0.42±0.05)、(9.69±1.02)g/L](t=13.174,P<0.001;t=15.933,P<0.001);2组体质量指数、高血压持续时间及男性、抽烟、饮酒、先驱感染、肉眼血尿、高血压、心电图异常、合并乙型肝炎、合并肾盂肾炎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OR=1.258,95%CI:0.771~1.745,P<0.001)、血尿持续时间(OR=2.477,95%CI:2.477,P=0.003)、血清C1q(OR=3.165,95%CI:1.975~4.355,P<0.001)、血清IgG(OR=3.428,95%CI:2.145~4.711,P<0.001)是影响AGN患者预后的因素。血清C1q、IgG分别以0.38、7.45 g/L为最佳截断值,单独及联合预测AGN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分别是0.774(95%CI:0.711~0.837,P<0.001)、0.728(95%CI:0.684~0.772,P<0.001)、0.795(95%CI:0.725~0.865,P<0.001),灵敏度分别为78.76%、72.73、75.76%,特异度分别为73.50%、70.94%、78.63%。结论 AGN患者年龄大、血尿持续时间延长及血清C1q、IgG水平降低与预后不良有关,血清C1q、IgG在AGN预后评估中有一定价值。
2022年06期 v.43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 姚佳萍;刘小宁;申薇;
目的 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状况,并分析其中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一定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5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10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并设计一般资料调查表,了解患者基本信息,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了解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10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自我管理行为不良患者13例,占比12.38%;自我管理行为良好患者92例,占比87.62%;自我管理行为不良患者的是否体育锻炼、家庭月收入、自我效能感以及文化程度同自我管理行为良好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未进行体育锻炼、家庭月收入<2 000元、自我效能感低以及偏低、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是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不良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不良和未进行体育锻炼、家庭月收入<2 000元、自我效能感低以及偏低、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有关,临床可通过督促患者坚持锻炼、提高疾病认知度等方式,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水平。
2022年06期 v.43 40-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李淼;朱笑寒;刘士超;
目的 探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诊PCI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影响。方法 按照就诊号将沈丘县人民医院于2018年1月—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诊PCI后患者分成对照组(20 mg/d阿托伐他汀)及研究组(40 mg/d阿托伐他汀)展开研究,各30例。对临床治疗效果展开比较。结果 接受药物治疗前,两组患者CRP、IL-6炎症因子水平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均有所改善,与对照组炎症因子水平相比,研究组改善情况更佳(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再狭窄发生率以及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相比,研究组均更低(P<0.05)。结论 给予急诊PCI后患者大剂量阿托伐他汀,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再狭窄发生情况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有所减少。
2022年06期 v.43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王文娟;
目的 探讨羟苯磺酸钙联合益肾化湿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选择2019年2月—2021年1月焦煤集团中央医院一分院接收的86例DN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合羟苯磺酸钙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采用羟苯磺酸钙联合益肾化湿颗粒治疗,两组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个月肾功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2个月,两组Scr、BUN水平及24 h尿蛋白定量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Scr(148.26±6.21)μmol/L、BUN(8.98±0.65)mmol/L、24 h尿蛋白定量(148.26±7.21)mg/24 h低于对照组(169.54±7.35)μmol/L、(10.02±0.78)mmol/L、(208.54±8.35)mg/24 h(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羟苯磺酸钙联合益肾化湿颗粒治疗2型DN可改善患者肾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
2022年06期 v.43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张凤岐;史九波;徐静;潘滇豫;
目的 对比研究细菌培养法、实时荧光PCR法、乳胶法三种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al, GBS)检测方法在孕妇产前B族链球菌感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观察感染后的防治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7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期间在三门峡市中心医院进行产检的怀孕35~37周的92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每名孕妇均采集直肠和阴道分泌物拭子同时进行细菌培养法、实时荧光PCR法、乳胶法三种方法来检测B族链球菌感染情况。根据患者意愿选取45例阳性者作为干预治疗组,50例作为不干预治疗组,同时选取120例GBS阴性者作为阴性组。其中,干预治疗组在破膜或临产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不干预治疗组和阴性组不作处理,观察比较三组孕妇妊娠结局。结果 细菌培养法检出阳性74例(8.04%),乳胶法检出阳性43例(4.67%),均低于实时荧光PCR法99例(10.76%),P<0.05。不干预治疗组孕妇胎膜早破、产褥感染、胎儿窘迫和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均高于干预治疗组和阴性组(P<0.05)。结论 临床工作中应用实时荧光PCR法筛查晚孕妇GBS感染效果好于细菌培养法和乳胶法,对GBS感染者需积极干预,以保障母婴安全。
2022年06期 v.43 50-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孟庆英;杨玉;徐爽;
目的 探讨消渴健脾胶囊联合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6月在南阳市第九人民医院治疗的98例T2DM患者,根据入院单单双号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消渴健脾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治疗12周的疗效与T2DM综合控制目标达标率;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2周的血糖与胰岛素(INS)水平[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GHb)、INS]、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结果 治疗12周,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92%)高于对照组(7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观察组T2DM综合控制目标达标率为(93.88%)高于对照组(7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PG、2 h PG、GHb、INS、TC、TG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FPG[(5.87±1.04)mmol/L]、2 h PG[(10.69±1.05)mmol/L]、GHb[(5.83±0.97)%]、INS[(7.46±1.06)μU·mL]、TC[(5.78±1.71)mmol/L]、TG[(1.94±0.65)mmol/L]低于对照组[(6.89±1.15)mmol/L、(12.47±1.11)mmol/L、(6.58±1.15)%、[(8.63±1.27)μU·mL]、(6.87±1.81)mmol/L、(2.27±0.76)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渴健脾胶囊联合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治疗T2DM可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糖脂代谢与INS水平。
2022年06期 v.43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付振伟;
目的 分析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行鼻内窥镜下不同术式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3月—2021年1月新郑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各46例。A组行鼻内窥镜黏膜下骨质切除术治疗,B组行鼻内窥镜黏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手术恢复优良率、围术期指标,观察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鼻阻力。结果 术后6个月,A组手术恢复优良率(97.83%)较B组(80.4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书中出血量[(6.56±0.79)mL]较A组[(10.18±1.35)mL]少,创面愈合时间[(6.86±0.25)d]较A组[(8.53±0.42)d]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鼻阻力均降低,且A组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较鼻内窥镜黏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鼻内窥镜黏膜下骨质切除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效果更佳,患者鼻阻力改善情况更好,但鼻内窥镜黏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2022年06期 v.43 57-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任燕祥;买卫红;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与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应用于子宫腺肌瘤患者腹腔镜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抽取2019年9月—2021年1月周口市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子宫腺肌瘤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米非司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月经情况、卵巢功能变化,观察两组治疗后性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痛经评分(4.21±1.79)显著低于对照组(6.11±1.36)(t=4.629,P=0.000);观察组治疗后黄体生成素(LH)血清卵泡刺激素(FSH)和雌二醇(E2)水平(6.02±1.68、5.63±1.22、52.33±5.09)低于对照组(14.21±2.89、7.35±2.21、59.61±4.86)(t=13.419、3.732、5.666,P均=0.000);观察组治疗后性欲望、性兴奋、阴道润滑、高潮、满意度评分(10.23±3.34、6.36±1.17、15.23±5.32、6.82±2.25、15.24±2.65)显著高于对照组(8.26±3.16、5.28±1.31、12.34±4.77、5.24±1.97、13.34±2.57),性交疼痛评分(6.26±3.31)低于对照组(8.34±2.57)(t=2.347、3.368、2.215、2.894、2.819、2.719,P=0.022、0.001、0.031、0.005、0.007、0.009)。结论 与米非司酮相比,子宫腺肌瘤患者腹腔镜术后应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康复效果更佳,且有助于提高性生活质量。
2022年06期 v.43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蒋薇;赵燕;付志新;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HAP)的常见病原菌分布特征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开封市中心医院218例ICU且继发HAP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送检标本通过自动化仪器法或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协会(CLSI)2017版标准进行药敏结果的判断。结果 ICU 218例入组患者的送检标本中,分离出29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31株,占79.38%;革兰阳性菌60株,占20.62%。主要病原菌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23.71%、铜绿假单胞菌18.21%、金黄色葡萄球菌14.43%、鲍曼不动杆菌13.40%。药敏结果显示,2018、2019年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21.74%和57.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68,P=0.016<0.05)。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表现出一定的耐药性。其中2018、2019年耐美罗培南肺炎克雷伯菌的发生率分别为13.33%和35.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77,P=0.034<0.05);耐头孢哌酮舒巴坦鲍曼不动杆菌的发生率分别为11.76%和45.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1,P=0.024<0.05)。结论 医院ICU患者继发HAP的主要致病菌是革兰阴性菌,其中,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为应对严峻的细菌耐药形势,临床医师应根据ICU常见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以遏制细菌耐药。
2022年06期 v.43 64-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王蓓蓓;李文星;
目的 分析临床药师参与感染性疾病会诊病例的特点,探讨临床药师在会诊中发挥的作用,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临床药师参与的感染性疾病会诊病例,对申请会诊科室、感染部位、病原学、会诊意见、会诊意见采纳情况以及治疗有效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临床药师参与670例抗感染药学会诊,其中神经内科、骨科、肿瘤内科会诊需求量较大(254例,占37.91%),感染以呼吸系统感染最为常见(170例,占25.37%),病原学检出率最高的为肺炎克雷伯菌(83例,占22.19%),会诊意见的采纳率为93.58%,治疗有效率为75.97%。结论 临床药师在感染性疾病会诊中发挥专业优势,为临床提供有效的会诊意见,在抗菌药物的安全合理使用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2022年06期 v.43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张真真;李占杰;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介入治疗中应用替罗非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5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8例ACS老年患者,根据住院号尾数的单双数,分为试验组(n=64)和对照组(n=64)。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静脉注射替罗非班治疗。观察两组心功能、冠脉血流TIMI分级、凝血功能、炎性状态改善情况,比较安全性。结果 术后30 d,试验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6分钟步行距离试验距离(6MWD)、TIMI分级0~I级占比均比对照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 h,试验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比对照组患者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血小板(PL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白介素-6(IL-6)比对照组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几率为6.25%,比对照组患者的25.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在接受介入治疗的老年ACS患者中,可减轻患者心功能损伤,改善其凝血功能,减少冠脉血流灌注,控制机体炎症反应,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2022年06期 v.43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 张艺;朱艳;
目的 研究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联合米非司酮对子宫腺肌病(AM)患者子宫体积、性激素水平以及痛经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9年8月—2020年8月就诊的104例AM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就诊时间及自愿情况分为两组,其中52例给予患者子宫内放置LNG-IUS进行干预(对照组),剩余52例患者放置LNG-IUS并联合米非司酮进行干预(研究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子宫体积大小,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素(LH)、孕酮(P)、血清雌二醇(E2)等性激素水平,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较,干预后各组子宫体积缩小,且研究组(158.38±11.32)分小于对照组(179.21±10.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FSH、LH、P、E2水平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14.42±1.75)U/L、(13.43±1.32)U/L、(14.65±1.32)nmol/L、(182.97±7.98)pmol/L]较对照组[(15.34±1.67)U/L、(14.21±1.22)U/L、(15.38±1.46)nmol/L、(190.93±9.85)pmol/L]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各组VA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1.07±0.34)分较对照组(1.63±0.45)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AM患者子宫内放置LNG-IUS并联合服用米司非酮,可明显缩小子宫体积、有效降低各项性激素水平、缓解痛经程度。
2022年06期 v.43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高静华;
目的 研究四磨汤口服液与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治疗对儿童营养不良患者疗效、营养状况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在永城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营养不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儿入院后采取常规治疗方案,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口服四磨汤口服液与酪酸梭菌活菌散,经过三个疗程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患儿营养状况以及肠道菌群。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达85%,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6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营养状况评分(89.93±11.4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营养状况评分(80.52±10.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肠道内双歧杆菌(6.92±0.890)、对照组患儿肠道内双歧杆菌(5.98±0.54),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肠道内乳酸菌(6.54±0.77),对照组患儿肠道内的乳酸菌(5.72±0.33),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肠道内肠杆菌治疗后(07.01±0.94),对照组患儿肠道内肠杆菌治疗后(7.55±0.94),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肠道内肠球菌治疗后(6.01±0.55)、对照组患儿肠道内的肠球菌治疗后(6.35±1.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肠道内葡萄球菌治疗后(7.01±0.88)、对照组患儿肠道内的葡萄球菌治疗后(7.84±1.11),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磨汤口服液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治疗,能有效改善患儿的营养状况,纠正患儿肠道菌群生长失衡的状况。
2022年06期 v.43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