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李亚龙;安乐美;张婷婷;程朝飞;张永辉;申思宁;岳寒;

    目的 探索干细胞外泌体在干细胞发挥免疫调节中的关键作用,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均为女性)的外周血标本15份。提取并鉴定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从符合评分标准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和T细胞,分别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共培养48 h。通过ELISA检测共培养上清中炎症因子水平,RT-qPCR检测共培养后细胞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调节性T细胞增殖能力,蛋白质印迹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成功提取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后,均明显促进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调节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而且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抗炎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1,TGF-β1)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促炎细胞因子γ干扰素(interferon-gamma, IFN-γ)水平显著下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对单一T细胞中调节性T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不明显。结论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具有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相似的抗炎和促调节性T细胞增殖的功能,而且避免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出现的细胞逃逸、不良分化、免疫原性等安全性问题。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通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非T细胞间接促进调节性T细胞增殖,降低炎症水平,重塑外周血免疫平衡,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2025年15期 v.46 1569-15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8K]
  • 基于机器学习构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风险预测模型及验证

    张琳;李晓婷;张瑞玲;郑婧;孙晓祯;

    目的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aSAH)后患者发生迟发性脑缺血(delayed cerebralischemia, DCI)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至2024年12月期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80例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8∶2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544)和验证集(n=136)。通过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 LASSO)筛选aSAH患者术后发生DCI的影响因素,分别构建极限梯度提升树(extreme Gradient Boost, XGBoost)、logistic回归、轻量梯度提升机(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 LightGBM)、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k近邻(K-nearest neighbor, KNN)预测模型,验证集对模型进行验证,分别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下面积(areaunder curve, AUC)、校准曲线、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 DCA)评估模型的性能。结果 训练集与验证集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LASSO回归筛选出的年龄、脑水肿、低白蛋白血症、改良费舍尔(Fisher)分级、亨特-赫斯(Hunt-Hess)分级、世界神经外科联盟(World Federation of Neurological Surgeons, WFNS)分级等6个影响因素分别建立XGBoost、logistic回归、LightGBM、SVM、KNN等5种预测模型,logistic回归模型性能表现最好,验证集的AUC为0.832,具有较高的区分度、精准度与临床应用价值。结论 以年龄、脑水肿、低白蛋白血症、改良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WFNS分级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为预测aSAH患者术后发生DCI的最佳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5年15期 v.46 1576-1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1K]
  • 院前指数法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对评估创伤颅脑损伤合并意识障碍的价值

    龚洪申;李正;翟佳;林玉冲;寇启星;

    目的 研究院前指数法(prehospital index, PHI)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GCS)对评估创伤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合并意识障碍(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 DoC)的价值。方法 选取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TBI合并DoC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病例时间为2022年1月—2024年1月,均采用PHI法和GCS评分评估患者伤情,与创伤严重程度(injury severity score, ISS)评分进行比较,对比分析PHI法联合GCS评分与ISS评分诊断TBI合并DoC的结果,统计PHI法联合GCS评分与ISS评分诊断TBI合并DoC病情的诊断效能,分析预测值,比较PHI法联合GCS评分与ISS评分评估所需时间。结果 82例TBI合并DoC患者中,共有42例重症患者和40例非重症患者;PHI法联合GCS评分检测出42例重症患者和40例非重症患者;ISS评分检测出43例重症患者和39例非重症患者;PHI联合GCS与ISS评分诊断TBI合并DoC的病情的灵敏度(95.24%vs 97.62%)、特异度(95.00%vs 95.00%)、准确度(95.12%vs 96.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HI法联合GCS评分诊断TBI合并DoC阳性预测值95.24%(40/42)、阴性预测值95.00%(38/40)与ISS评分检测预测值[95.35%(41/43)、97.44%(38/39)]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HI法联合GCS评分评估所需时间与I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I法和GCS评分用于TBI合并DoC中,能评估患者病情程度,提升诊断灵敏度和准确度,且评估用时较短,能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2025年15期 v.46 1583-1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6K]
  • 血清DAO、Netrin-1、I-FABP水平检测在诊断新生儿窒息后胃肠功能障碍中的效能分析

    张原景;鲍俊涛;刘玉宁;康莺歌;孟庆磊;

    目的 探究血清二胺氧化酶(serum diamine oxidase, DAO)、神经轴突导向因子-1(neuroaxon guidance factor-1,Netrin-1)、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I-FABP)水平检测在诊断新生儿窒息后胃肠功能障碍(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GD)中的效能。方法 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2021年7月—2024年11月126例窒息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GD分为GD组(n=42)和非GD组(n=84),比较两组一般资料、不同窒息程度及GD组、非GD组患儿血清DAO、Netrin-1、I-FABP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血清DAO、Netrin-1、I-FABP水平与阿氏(Apgar)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DAO、Netrin-1、I-FABP对新生儿窒息后GD的诊断效能。结果 两组性别、胎龄、分娩方式、出身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组出生1 min、5 min Apgar评分显著低于非GD组(P<0.05);轻度窒息组血清DAO、Netrin-1、I-FABP水平显著低于重度窒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组血清DAO、Netrin-1、I-FABP水平显著高于非G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窒息新生儿血清DAO、Netrin-1、I-FABP水平与Apgar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DAO、Netrin-1、I-FABP单独及联合诊断新生儿窒息后GD的AUC为0.806、0.835、0.826、0.938,联合诊断价值更高。结论 DAO、Netrin-1、I-FABP上调与胃肠道损伤相关,可作为新生儿窒息后早期GD发病的诊断指标。

    2025年15期 v.46 1587-1590+1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0K]
  • 血清白蛋白和白介素-34与重症肺结核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常冰;李洪智;

    目的 观察重症肺结核患者治疗前血清白蛋白(albumin, ALB)、白介素-34(interleukin-34,IL-34)表达水平,并分析血清ALB、IL-34水平与重症肺结核患者预后之间可能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集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3年8月收治的112例重症肺结核患者资料,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入院开始接受治疗持续6个月内生存情况)分组,将25例死亡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87例生存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比较不同预后情况患者基线资料和治疗前血清ALB、IL-34水平,采用Cox风险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法分析血清ALB、IL-34与重症肺结核患者预后的关系,并使用相对超危险度比(relative excess risk due to interaction, RERI)、归因比(attributable proportion, AP)以及交互作用指数(synergy index, SI)分析血清ALB、IL-34水平对重症肺结核患者预后的交互作用。结果 不同预后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治疗前血清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ALB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IL-34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FN-γ、CRP、ALB、IL-34的偏残差和时间秩次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均满足PH假设(r=-0.068、-0.066、-0.210、0.186,P>0.05),经Cox生存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重症肺结核患者预后与入院时血清IFN-γ、ALB表达下调,血清CRP、IL-34表达上调有关(P<0.05)。经剂量反应分析结果显示,重症肺结核患者治疗前血清ALB、IL-34水平与预后不良的关联强度呈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0.05)。血清ALB、IL-34对重症肺结核患者不良预后的发生存在负向交互作用,血清ALB低表达且IL-34高表达时不良预后风险是血清ALB高表达且IL-34低表达时的26.523倍。结论 重症肺结核患者预后不良风险较高,入院时血清ALB呈低表达、IL-34呈高表达,这种异常的ALB低表达、IL-34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有关,且二者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呈交互作用。

    2025年15期 v.46 1591-1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0K]
  • 老年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后拔管失败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吴哲;董万里;李克芳;许学宗;

    目的 调查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后拔管失败情况,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4年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30例老年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均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记录治疗后的拔管撤机情况,并根据经治疗后是否成功拔管撤机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收集两组患者临床相关资料,单、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拔管撤机失败的危险因素,并利用ROC曲线验证多因素回归分析模型价值。结果 230例老年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中有67例患者出现拔管撤机失败,发生率为29.13%。单因素分析显示,成功组年龄<70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病程<10年、AECOPD病程<5 d、AECOPD发病频率为3次/年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 APACHEⅡ)评分<20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GCS)≥9分、无糖尿病、无多器官功能衰竭、无吸烟史、机械通气时间<7 d、机械通气治疗24 h后动脉血碳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oxygen, PaCO_2)<80 mmHg、机械通气治疗24 h后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PaO_2)≥50 mmHg、拔管时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WBC)<10×10~9/L、拔管时白蛋白(albumin, ALB)≥30 g/L的占比分别为47.85%、69.33%、71.17%、82.85%、60.12%、82.21%、65.64%、87.12%、68.10%、77.30%、79.75%、75.46%、87.12%、22.70%,均高于失败组的25.37%、38.81%、52.24%、34.33%、38.81%、44.78%、44.78%、58.21%、10.45%、46.27%、23.88%、31.34%、5.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0、合并糖尿病、MODS、存在吸烟史、机械通气时间≥7 d、机械通气治疗24 h后PaCO_2≥80 mmHg、拔管时ALB<30 g/L是影响患者发生拔管撤机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多因素回归分析模型预测拔管撤机失败的AUC为0.787,95%CI为0.693~0.881(P<0.001)。结论 老年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发生拔管撤机失败风险高;临床需对具有以上独立危险因素的人群进行重点关注,强化治疗方案,减少失败风险,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2025年15期 v.46 1597-16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3K]
  • 探讨改良体位完全经腹腹腔镜肾盂输尿管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张道远;

    目的 研究上尿路上皮癌采用改良体位完全经腹腹腔镜肾盂输尿管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信阳市中心医院2021年5月至2023年6月116例肾盂、输尿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8例,对照组先经腹入路腹腔镜下切除肾脏,后改平卧位,于下腹部作斜切口切除输尿管膀胱连接部,研究组接受改良体位完全经腹腹腔镜肾盂输尿管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180.32±14.07)min,短于对照组的(251.27±22.35)min,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15±0.42)d,短于对照组的(2.97±0.61)d,下床活动时间(27.27±3.42)h,短于对照组的(33.82±4.95)h,住院时间(5.43±0.17)d短于对照组(9.15±0.7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5d,研究组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研究组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8.33%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时间18个月,对照组术后3个月膀胱复发3例,患侧输尿管走行区复发1例,研究组膀胱复发2例,患侧输尿管走行区复发1例,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 改良体位完全经腹腹腔镜肾盂输尿管癌根治术治疗上尿路上皮癌效果良好,可减轻患者应激反应,减少炎症介质释放,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且不增加复发率,值得推广。

    2025年15期 v.46 1603-16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0K]
  • Mostcare/PRAM监护仪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腰椎融合术中的应用及对术后早期恢复的影响

    王琦英;申明奎;张江峰;刘定国;郭晓辉;钱晓岚;

    目的 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腰椎融合术中应用Mostcare/PRAM监护仪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准确性及对术后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于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在全身麻醉下行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腰椎单阶段融合内固定手术118例患者,分为常规麻醉监测组(C组)和Mostcare/PRAM监测组(M组),每组59例。两组均在手术过程中不同时间点:麻醉诱导前(T_1)、切皮时(T_2)、椎板减压时(T_3)、植骨融合时(T_4)、内固定时(T_5)、关闭切口时(T_6)和术毕(T_7)连续性监测患者基础指标,同时M组在Mostcare/PRAM监护仪下记录患者的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 SVRI)、每搏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 SVV)、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 CI)、最大压力梯度(maximum pressure gradient, dp/dtmax)以及心脏循环效率(cardiac circulation efficiency, CCE)。评估患者术前1 d和术后24 h、48 h时的15项恢复质量量表评分(Quality of Recovery-15, QOR-15)。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M组患者不同时间点Mostcare/PRAM监护仪下血流动力学指标(SVRI、dp/dtmax、SVV、CCE、C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患者手术过程中不同时间点心率、CVP、MAP与T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C组,M组患者术后24 h QOR-15评分(98.75±8.69 vs 114.56±12.44,P=0.012)和48 h QOR-15评分(98.75±8.69 vs 114.56±12.44,P<0.001)升高,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35.63±5.88 vs 26.70±4.78,P<0.001)和首次肛门排气时间(12.52±4.22 vs 7.22±3.69,P<0.001)均明显缩短,术后1 d患者VAS评分明显降低(5.02±1.02 vs 3.82±0.89,P<0.001),术后恶心呕吐、心律失常、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传统麻醉手术监护,Mostcare/PRAM监护仪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腰椎融合术中可及时准确地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恢复和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

    2025年15期 v.46 1608-16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9K]
  •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预后不良的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

    郭飞;

    目的 探究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nti-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ti-VEGF)药物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wet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wAMD)患者预后不良的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方法 按回顾性分析法纳入2022年6月—2024年6月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接收的86例wAM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抗VEGF药物治疗,经随访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和疾病相关特征,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有差异项目,分析影响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结果 本研究纳入86例wAMD患者均接受抗VEGF药物治疗,其中预后不良组共24例(27.91%),预后良好组共62例(72.09%);预后不良组在年龄、合并高血压、基线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黄斑区其他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病变方面和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87、7.157、2.777、6.882,P<0.05);经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发现上述指标均是影响wAMD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结论 影响wAMD患者预后不良因素较多,包括年龄、合并高血压、基线BCAV、CNV病变,临床需引起重视,以延缓患者疾病进展。

    2025年15期 v.46 1614-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1K]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术后慢血流/无复流现象危险因素分析

    梁强;刘敏;

    目的 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急诊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慢血流/无复流(slow flow/non-reflow, SF/NRF)的危险因素,制定预防及相关控制措施,以期更好地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3月—2024年3月收治的142例STEMI患者,以心肌梗死溶栓临床试验(thrombolysis inmyocardial infarction, TIMI)结果分为正常组(血流正常,TIMI血流3级)与非正常组(慢血流/无复流,TIMI≤2级),分别为129例、13例。回顾性分析入组者资料,对比两组临床资料、手术情况、心功能及血清学指标,以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法分析STEMI急诊介入术后SF/NRF的危险因素。结果 非正常组年龄较正常组更大,基利普(Killip)分级>1级占比、合并心源性休克占比、D-二聚体(D-dimer, D-D)水平、发病至就诊时间、发病至球囊打开时间及支架总长度较非正常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支架后扩张、合并心源性休克及D-D水平是STEMI患者急诊介入术后SF/NRF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STEMI患者PCI后SF/NRF的危险因素较多,包括支架后扩张、合并心源性休克及D-D水平,需采取相关措施,以预防SF/NRF发生,最终改善患者预后。

    2025年15期 v.46 1619-1622+1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3K]

公共卫生

  • 2017—2021年淄博市临淄区户籍居民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趋势分析

    卢斌;

    目的 分析2017—2021年淄博市临淄区恶性肿瘤流行及变化趋势。方法 根据2017—2021年临淄区恶性肿瘤发病、死亡情况和人口统计数据,计算发病率、死亡率及顺位指标,分别以Segi's世界标准人口年龄构成和2000年中国标准人口构成为标准,计算世标率(age-standardized rate by Segi's world population, ASRW)和中标率(age-standardized rate by Chinese standard population in 2000,ASRC),应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评估年平均变化率(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 AAPC),以分析肿瘤流行趋势。结果 临淄区2017—2021年恶性肿瘤平均发病率为395.08/10万,世标发病率(age-standardized incidence rate by Segi's world population, ASIRW)为205.78/10万,中标发病率(age-standardizedincidence rate by Chinese standard population in 2000,ASIRC)为212.48/10万,发病世标率和中标率均呈上升趋势(AAPC分别为6.90%和7.28%)。发病率在60岁之后上升趋势明显。临淄区的主要发病癌种有肺癌、女性乳腺癌、结直肠肛门癌、胃癌及甲状腺癌,其中甲状腺癌和肺癌发病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AAPC分别为31.58%和11.00%)。2017—2021年临淄区恶性肿瘤平均死亡率为201.17/10万,世标死亡率(age-standardizedmortality rate by Chinese standard population in 2000,ASMRC)为93.46/10万,中标死亡率(age-standardizedmortality rate by Segi's world population, ASMRW)为95.00/10万,死亡世标率和中标率均呈上升趋势(AAPC分别为4.36%和4.47%)。死亡率在60岁之后上升趋势明显。临淄区的主要死亡癌种有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肛门癌、食管癌,结直肠肛门癌和胰腺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APC分别为15.52%和9.81%)。结论 肺癌、结直肠肛门癌、胃癌、女性乳腺癌和甲状腺癌依然是淄博市临淄区居民健康的主要威胁,老年群体是肿瘤防控的重点干预对象。及时调整优化癌症防控策略,加大力度推进辖区内主要恶性肿瘤的早期筛查工作,构建医防融合型健康管理模式,提高公众健康水平。

    2025年15期 v.46 1623-1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9K]

医学研究

  • 年轻恒牙根尖周病变患者牙髓血运重建术中应用生物陶瓷制剂iRoot-BP封闭根管上段的临床研究

    张丽静;张媛;

    目的 分析生物陶瓷制剂iRoot-BP在牙髓血运重建术中对年轻恒牙根尖周病变治疗的效果影响,并观察疼痛程度的改善和根管再生情况以及对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年轻恒牙根尖周病变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42例),分别行根尖诱导成形术、iRoot-BP牙髓血运重建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根管壁厚度与牙根长度、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24%,对比对照组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 d、术后3 d及术后5 d评估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同组对比均有改善,但观察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根管壁厚度和牙根长度术后较术前均提高,但观察组提高程度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FGF和VEGF水平术后较术前均提高,但观察组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Root-BP牙髓血运重建术用于治疗年轻恒牙根尖周病变,有利于减轻疼痛,促进根管再生,并增加根管壁厚度。

    2025年15期 v.46 1631-1634+1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2K]
  • 骨皮质切开术联合正颌手术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中硬组织及软组织相关指标的影响研究

    孟宪瑞;

    目的 研究正颌手术联合骨皮质切开术对骨性Ⅲ类错■畸形中硬组织及软组织相关指标的影响研究。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组,将接受常规正颌手术治疗的50例作为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治疗的54例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矫正时间、矢状方向移动距离、硬组织、软组织相关指标及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排齐上牙列、关闭间隙及总时间为(5.01±0.68)个月、(5.82±0.84)个月及(11.52±1.01)个月,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矢状方向移动距离上颌中切牙和上颌第一磨牙分别是(2.17±0.34)mm和(2.01±0.25)mm,与对照组的(2.12±0.54)mm和(2.06±0.42)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软、硬组织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半年后硬组织相关指标均改善,研究组治疗后上齿槽座角(sella nasion A,SNA)及硬组织牙槽座点连线与腭平面的交角(upper alveolar edge Alveolar seat point,UARA)为(0.42±0.05)°、(12.42±1.64)°,均高于对照组,上牙槽座点到水平面垂直距离(upper alveolar seat point-horizontal plane,Sd-HP)及上牙槽缘点到冠状面垂直距离(upper alveolar seat point-coronal plane,Sd-CP)为(0.40±0.09)mm及(3.18±0.67)mm,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半年后软组织相关指标均改善,研究组治疗后鼻小柱前端至鼻底,与鼻底至上唇红唇间交角(nasal column; upper lip; crossing angle,NLA)(10.82±0.97)°,大于对照组,唇上点至HP的垂直距离(lip spot-horizontal plane,Ls-HP)与唇上点至CP的垂直距离(lip spot-coronal plane,Ls-CP)为(2.51±0.24)mm、(3.34±0.79)mm,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6.00%,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7.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正畸可缩短骨性Ⅲ类错■畸形矫正时间,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2025年15期 v.46 1635-1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3K]
  • 白细胞介素17信使RNA和前列腺素E2mRNA在口腔扁平苔藓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与疼痛程度的相关研究

    王琛霓;李海朋;黄莹莹;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和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mRNA在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 OLP)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与临床中疼痛程度的关系,并观察免疫功能各指标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0月收治的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口腔组织是否出现糜烂分为糜烂组和非糜烂组,根据患者疼痛程度分为无疼痛组、轻度疼痛组、中度疼痛组和重度疼痛组,比较不同组别患者的IL-17 mRNA与PGE2 mRNA水平,分析口腔扁平苔藓患者IL-17 mRNA与PGE2 mRNA水平的相关性及IL-17 mRNA、PGE2 mRNA水平与患者疼痛度的相关性,评价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和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等免疫功能各指标在糜烂组和无糜烂组中差异。结果 口腔扁平苔藓患者中,组织糜烂患者的IL-17 mRNA与PGE2 mRNA水平分别为(45.52±7.35)、(27.55±6.10),均高于无糜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疼痛度加重,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的IL-17 mRNA与PGE2 mRNA水平逐渐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扁平苔藓患者IL-17 mRNA与PGE2 mRNA水平及IL-17 mRNA、PGE2 mRNA水平与患者疼痛度均呈现出明显正相关性(r=0.511、0.705、0528,P<0.05);无糜烂组IgG、IgA、IgM水平分别为(1.80±0.52)g/L、(2.20±0.70)g/L、(14.00±1.28)g/L,均高于糜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扁平苔藓组织糜烂的发生是免疫力降低的象征,会进一步升高IL-17 mRNA与PGE2 mRNA水平,扁平苔藓患者IL-17 mRNA与PGE2 mRNA水平呈现明显正相关,同时IL-17 mRNA、PGE2 mRNA水平与患者疼痛度也呈现出明显正相关性。

    2025年15期 v.46 1640-1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8K]
  • 神经节苷脂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及对患儿神经损伤因子和内皮功能的影响

    杨小宾;孔丽娜;吕淑娟;

    目的 研究神经节苷脂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及对患儿神经损伤因子水平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取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化脓性脑膜炎11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56例)接受美罗培南治疗,研究组(5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神经节苷脂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神经损伤因子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 BMP)、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 β2-MG)、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 calcium binding protein β,S-100β)、内皮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6.43%,高于对照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神经损伤因子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BMP、S-100β、β2-MG、NSE水平分别为(11.58±3.52)μg/L、(1.22±0.25)μg/L、(2.52±0.67)mg/L、(14.82±3.52)μg/L,低于对照组神经损伤因子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内皮功能指标均改善,且研究组血清内皮素(endothelin, ET)、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水平分别为(40.52±5.01)ng/L、(36.85±5.11)μmol/L,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后遗症发生率5.36%低于对照组1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节苷脂联合美罗培南可改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神经损伤因子水平和内皮功能,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后遗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2025年15期 v.46 1644-1647+1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2K]
  • 髓母细胞瘤患儿放疗后脑损伤发生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研究

    张伟;王贺玲;王书君;

    目的 探究髓母细胞瘤患儿放疗后脑损伤发生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4年6月间收治的髓母细胞瘤患儿86例,根据患儿是否出现脑损伤将其分为发生组(10例)和未发生组(76例)。分析影响髓母细胞瘤患儿放疗后脑损伤的因素,并以此构建Nomogram列线图模型预测患儿脑损伤发生风险。结果 86例髓母细胞瘤患儿,出现脑损伤10例,发生率11.63%,记为发生组,其余76例记为未发生组。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轻度窒息、幕上脑积水、肿瘤浸润或压迫脑干、并发症(术后颅内出血、肠梗阻、语言功能障碍、颅内压升高)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手术范围、M分期、分子分型、病理类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分期、分子分型是髓母细胞瘤患儿放疗后脑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以影响髓母细胞瘤患儿放疗后脑损伤发生的因素为预测变量,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各因素赋值:手术范围为0~83分,M分期为0~77分,分子分型为0~100分,总分范围77~260分,对应风险率范围为0.04~0.61,总分越高即患儿脑损伤发生风险越高。结论 M分期、分子分型是髓母细胞瘤患儿放疗后脑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以较好地评估髓母细胞瘤患儿放疗后脑损伤发生风险。

    2025年15期 v.46 1648-1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3K]

中医中药

  • 铜砭刮痧治疗痰瘀阻络证卒中后失眠效果的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程淑贤;贾冉;王亚平;赵敏;王著敏;刘亚光;金杰;

    目的 研究铜砭刮痧治疗卒中后失眠证属痰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12月来自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三病区、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郑州颐和医院康复科符合纳入标准合并有失眠且中医证型为痰瘀阻络证的轻中型脑梗死6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脑梗死基础治疗,继续入院前失眠治疗,治疗组在其基础上,加用铜砭头颈部刮痧,共治疗15d。针对两组疗效、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清皮质醇、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埃普沃思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 ESS)、生活质量指数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疗效指标均有所下降,治疗组血清皮质醇水平、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生活质量指数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worth嗜睡量表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HI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铜砭刮痧治疗卒中后失眠(痰瘀阻络证)具有确切疗效。

    2025年15期 v.46 1653-1657+1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4K]
  • 清热消癜汤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及对各炎症因子指标的影响

    张小俊;柴树伟;孙可;

    目的 研究清热消癜汤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hypersensitive purpura, HSP)的临床疗效,并观察患儿免疫功能和各炎症因子的改善差异。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5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HSP患儿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9例,对照组接受醋酸泼尼松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清热消癜汤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免疫功能及炎症指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92%高于对照组8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紫癜持续时间(5.48±2.73)d、腹痛持续时间(2.49±1.64)d、关节疼痛持续时间(2.27±1.21)d,均短于对照组([8.97±3.28)d、(4.86±1.84)d、(4.91±1.4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治疗组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治疗组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ɑ(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白细胞介素-22(interleukin-22,IL-22)等炎症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热消癜汤联合醋酸泼尼松片可改善HSP患儿免疫功能,降低炎症指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2025年15期 v.46 1658-1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5K]

医学检验

  • 血浆游离人乳头瘤病毒DNA在早期宫颈癌患者中的检测价值

    刘艳粉;

    目的 探讨血浆游离人乳头瘤病毒DNA (circulating HPV DNA,cHPV-DNA)在早期宫颈癌(cervical cancer, CC)妇女中的检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3年4月在濮阳市中医医院行病理检查的妇科患者402例。其中病理确诊早期CC患者234例作为病例组,病理确诊非CC患者168例作为对照组。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妇女确诊后未治疗前检测其血浆cHPV-DNA水平,并将其与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本研究的cHPV-DNA检测方法,定量下限为2.28拷贝/mL,大致吻合ROC分析所得的最佳约登指数点截断值;234例患者中检出阳性样本14例,占6.0%,阳性样本的病毒载量为12.41~39.28拷贝/mL,平均为(21.37±7.81)拷贝/mL; cHPV-DNA检测方法的诊断效能:特异度很高[100%(168/168)],但灵敏度很低[59.83%(14/234)]。ROC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仅0.530,一致性系数(Kappa)为0.051,即诊断效能低下,金标准法诊断优势明显强于cHPV-DNA检测法(P<0.05)。结论 cHPV-DNA在早期CC患者中缺乏足够的检测灵敏度,不适宜作为诊断的生物标志物。

    2025年15期 v.46 1663-1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8K]
  • 血清胰岛素水平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的影响研究

    邢光;

    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1年2月在许昌市中心医院就诊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413例,应用问卷调查、MRI检测和实验室检查的方式对调查对象进行研究。根据患者血清胰岛素水平将其分为高胰岛素血症(hyperinsulinemia, HINS)组和胰岛素正常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应用多因素分析研究患者斑块发生钙化、富含脂质的坏死核心(lipid-rich necrotic core, LRNC)、斑块内出血(intraplaque hemorrhage, IPH)的影响因素。结果 HINS组和胰岛素正常组体重指数、斑块数量、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史、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餐后2 h血糖(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 2hPBG)等11项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男性、高血压、斑块数量多、高胰岛素血症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发生IPH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高血压、男性、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钙化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吸烟、高尿酸血症、血小板分布宽度水平高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LRNC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空腹血糖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如钙化、IPH、LRNC的发生无关;高胰岛素水平会增加患者IPH的发生率。

    2025年15期 v.46 1668-1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7K]

药物与临床

  • 替加环素对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研究

    徐婷婷;魏国士;蒋楠;

    目的 分析替加环素在支原体肺炎中的临床疗效及对支原体肺炎细菌清除率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9月洛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40例支原体肺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20例,对照组接受莫西沙星治疗,研究组接受替加环素治疗,比较疗效。结果 研究组退热时间、肺部阴影消失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等临床疗效指标分别为(3.07±1.04)d、(7.32±2.41)d、(10.18±3.14)d、(10.50±3.26)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研究组细菌完全清除率86.67%,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炎症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组内比较,两组炎症指标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组间比较,研究组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等炎症指标水平分别为(14.82±6.43)mg/L、(0.32±0.04)ng/L、(19.25±1.41)ng/L、(0.92±0.04)ng/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较对照组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加环素应用于支原体肺炎治疗效果良好,可提高细菌清除率,改善炎症反应,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2025年15期 v.46 1673-16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6K]

综述

  • 基于CT特征追踪技术心肌应变在心功能评估的研究进展

    王莹;葛英辉;郭智萍;

    心肌应变是评估心功能的早期敏感指标,较传统的射血分数能更早反映心肌功能异常,是心肌疾病的早期标志物。基于CT特征追踪(CT feature tracking, CT-FT)技术的心肌应变分析因其高空间分辨率和图像质量稳定等优势,正成为心肌功能评估的重要方法。本研究综述了CT特征追踪技术在心肌应变分析中的基本原理、图像后处理方法、临床应用价值及研究现状,为CT特征追踪技术在心肌功能评估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2025年15期 v.46 1677-1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0K]

  • 《医药论坛杂志》投稿须知

    <正>《医药论坛杂志》是由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河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综合性医药卫生科技学术期刊,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半月刊。设有:论著、公共卫生、医学研究、药物与临床、中医中药、经验交流、医学影像、综述等栏目。来稿若属基金项目,请在文章中标注,并附项目文件复印件或影印件,我刊可以优先审核发表。

    2025年15期 v.46 1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