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免疫细胞特征和癫痫的因果关系

    张博;吴占申;李艳艳;宋玮娟;王延虹;

    目的 癫痫的发病机制复杂,免疫系统在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缺乏针对免疫细胞特征与癫痫风险之间因果关系的系统研究。本研究旨在利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方法,系统评估不同免疫细胞特征对癫痫风险的潜在因果作用,为阐明癫痫的免疫机制提供新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包括撒丁岛人群的免疫细胞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数据和欧洲人群的癫痫GWAS数据。采用两样本双向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 MR)方法分析731种免疫细胞特征与癫痫之间的因果关系。主要方法为逆方差加权法,此外还包括加权中位数、MR-Egger、加权众数法和简单模式。并对结果进行错误发现率(false discovery rate, FDR)矫正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结果 FDR矫正后,五种免疫细胞特征与癫痫风险存在显著因果关系。CD28 on CD4~+ T cell与癫痫风险负相关,而CD3 on CD39~+ secreting CD4 regulatory T cell、CD45RA~+ CD28~-CD8~+ T cell%T cell、CD3 on CD45RA~+ CD4~+ T cell、CD3 on naive CD8~+ T cell与癫痫风险正相关。反向MR分析显示,癫痫对免疫细胞特征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 本研究通过MR分析,首次揭示了特定免疫细胞特征与癫痫风险之间的显著因果关系,特别强调了特定T细胞亚群在癫痫发病机制中的潜在关键作用。尽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本研究为理解癫痫的免疫机制提供了新视角,并为未来的研究和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基础。

    2025年20期 v.46 2129-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0K]
  • 管腔A型乳腺癌化疗患者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表达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临床疗效的关系

    裴雪清;郭双双;张治业;徐斌;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联合检测在评估管腔(Luminal)A型乳腺癌患者化疗反应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纳入2021年8月—2024年8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30例Luminal A型乳腺癌患者,根据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采用Kaplan-Meier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局部加权散点图平滑曲线(locally weighted scatterplot smoothing curve, LOWESS)、多元Cox比例风险模型以及亚组分析进一步观察PD-L1与VEGF及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 组1和组2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8.24%和86.67%。PD-L1阳性患者疾病控制率明显低于PD-L1阴性患者(P=0.022)。Cox回归分析表明:PD-L1阴性患者化疗后疾病控制率明显提高(组1作为参考;组2 HR,95%CI:0.98,0.97~0.99,P<0.001);调整年龄、病程、CD3~+CD8~+的多元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PD-L1水平升高,患者化疗中的疾病控制率降低(组1:作为参考;组2:HR,95%CI:0.98,0.98~0.99,P<0.001);进一步调整更多混杂因素后,组2与组1相比,患者疾病控制率仍然降低(HR,95%CI:0.49,0.36~0.67,P<0.001)。Kaplan-Meier曲线表明,PD-L1阳性表达,明显降低了患者化疗后的疾病控制率(Log rankP=0.024)。ROC曲线表明,PD-L1对临床疗效有中等的预测能力,且显著优于CD3~+CD8~+、CD_(16)~+CD_(56)~+,但明显低于VEGF(De-long testP<0.05)。Lowess曲线表明,随着PD-L1水平增高,临床疗效中疾病控制率显著降低,呈单调递减的关系。亚组分析发现,在CD_(16)~+CD_(56)~+<16.09和VEGF≥303.10的患者中,PD-L1与疾病控制率的负相关关系更为明显。结论 PD-L1与Luminal A型乳腺癌患者化疗的疾病控制率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同时,PD-L1与临床疗效中疾病控制率的相关性在低水平CD_(16)~+CD_(56)~+和高水平VEGF的患者中更强。

    2025年20期 v.46 2136-2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0K]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肠道炎症相关指标分析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性研究

    范文斐;刘冰;王春慧;郑世茹;任雅芳;张淑玲;

    目的 探究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患者肠道炎症相关指标变化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性。方法 纳入2021年8月至2023年3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AD患者及6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使用ELISA法检测AD患者及对照者入院时粪便中粪钙卫蛋白(fecal calprotectin, FC)、粪α-1-抗胰蛋白酶(fecal α-1-antitrypsin, FAT)、血中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脂多糖结合蛋白(lipopolysaccharide binding protein, LBP)水平,比较两组上述指标差异;收集AD患者入院时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 MoCA)、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量表(alzheimer's disease assessment scale-cognitive subscale, ADAS-cog)、肠道症状分级评分(gastroin-testinal symptom rating scale, GSRS)及脑脊液β淀粉样蛋白42(amyloidβ-42,Aβ-42)、磷酸化tau蛋白217(phosphorylated tau 217,P-tau217)含量及双侧海马体积,探究FC、FAT水平及GSRS评分与AD患者认知功能、双侧海马体积及Aβ-42、P-tau217蛋白含量的相关性。结果 AD患者FC(102.20±36.58)、FAT(4.48±1.44)及血LPS(690.30±165.60)、LBP(10.70±3.31)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者(34.23±11.82、3.43±1.12、460.90±46.92、8.00±3.9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D患者FC水平与MMSE(r=-0.33,P=0.02)、MoCA(r=-0.63,P<0.01)、脑脊液Aβ-42(r=-0.53,P<0.01)呈负相关,与ADAS-cog评分(r=0.35,P=0.01)、脑脊液P-tau217蛋白水平(r=0.37,P=0.01)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D患者FAT水平与MoCA(r=-0.41,P<0.01)、脑脊液Aβ-42(r=-0.34,P=0.01)呈负相关,与ADAS-cog评分(r=0.42,P<0.01)、脑脊液P-tau217蛋白水平(r=0.34,P=0.01)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D患者FC(r=-0.47)、FAT(r=-0.40)、LPS(r=-0.43)、LBP(r=-0.41)水平与左侧海马体积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AD患者GSRS评分与MMSE(r=-0.34,P=0.01)、MoCA(r=-0.51,P<0.01)评分呈负相关,与脑脊液P-tau217蛋白(r=0.37,P<0.01)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D患者肠道炎症相关指标水平增高,且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2025年20期 v.46 2144-2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4K]
  • 动态心电图QTc间期联合运动平板试验在诊断冠心病冠脉血管病变数量的临床价值分析

    任景儿;王智彬;陈丽;

    目的 分析动态心电图QT间期(corrected QT interval, QTc)联合运动平板试验(treadmill exercise testing, TET)对冠心病冠脉血管病变数量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安阳市人民医院2021年4月至2023年5月期间收治的96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及TET,并记录各项参数,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n=25)及多支病变组(n=71),对比两组患者动态心电图QTc及TET各项参数[T波峰末间期(T peak end interval, Tpe)、微伏级T波电交替(microvolt T wave alternans, MTWA)、ST/心率(heart rate, HR)指数],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QTc间期、TET各项参数与冠心病冠脉血管病变数量的关系,并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冠脉多支病变的影响因素。结果 多支病变组QTc间期、Tpe、MTWA及ST/HR指数均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动态心电图QTc间期及TET各项参数与冠心病冠脉血管病变数量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QTc间期(OR=1.016,95%CI:1.000~1.031)、Tpe(OR=1.080,95%CI:1.021~1.143)、MTWA(OR=1.143,95%CI:1.030~1.270)及ST/HR指数(OR=6.632,95%CI:1.735~25.345)是冠心病冠脉多支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QTc间期、Tpe、MTWA及ST/HR指数联合诊断冠心病冠脉多支病变的曲线下面积(AUC)、特异度及灵敏度分别为0.934、92.96%、84.00%,其中AUC、敏感度均高于单一指标(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QTc间期联合TET对冠心病冠脉血管病变数量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2025年20期 v.46 2150-2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3K]
  • 早期血浆置换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疗效及对血清降钙素原与血淀粉酶水平的影响

    尹玲;李静;王哲;

    目的 探究早期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 PE)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yperlipoidemia acute pancreatitis, HLAP)疗效及对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与血淀粉酶(serumamylase, AMY)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4年6月期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HLAP患者临床资料,将予以常规治疗联合生长抑素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接受早期PE联合生长抑素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采用1∶1最邻近匹配法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平衡混杂因素,最终每组分别为8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的生化指标水平[PCT、AMY、脂肪酶(lipase, LPS)]、脂质代谢指标[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 TA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肠道黏膜屏障功能[乳果糖/甘露醇(lactulose/mannitol, L/M)、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 DAO)、D-乳酸(D-lactic acid, D-LA)]。结果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的PCT、AMY、LPS、ApoE、TAG、TC、L/M、DAO、D-LA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PE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具有较好的疗效,该治疗方法不仅可以促进患者的恢复,还可以改善生化指标水平、脂质代谢指标和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2025年20期 v.46 2155-2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3K]
  •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及再干预治疗的预测模型建立

    封菊;安芳;李晓丹;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分析其再干预治疗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焦作市妇幼保健院2019年3月—2021年2月400例接受HIFU治疗子宫肌瘤患者资料,按3:1随机分为建模组(n=300例)和验证组(n=100例),随访3年,观察患者接受再干预治疗情况,将建模组分为再治疗组与非治疗组两个亚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子宫肌瘤HIFU治疗后接受再干预治疗的危险因素,基于回归系数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模型效度。结果 建模组治疗后肌瘤体积较治疗前缩小54.19%,验证组较治疗前缩小53.84%;经过3年随访,建模组发生再干预事件53例,发生率为17.67%;验证组发生再干预事件16例,发生率为16.00%;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0岁、BMI指数≥24 kg/m~2、浆膜下或浆膜下肌瘤、多发肌瘤、肌瘤T1WI信号明显强化、肌瘤T2WI高信号是建模组患者HIFU治疗后随访3年接受再干预治疗的危险因素;建模组数据验证ROC曲线下面积为0.828[95%CI(0.776~0.881)],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7.36%、79.76%,依Youden指数最大原则取cut-off点0.390;验证组数据验证,以0.390为截点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792[95%CI(0.660~0.924)],灵敏度75.00%,特异度83.33%。结论 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判别效度,可用于辅助临床识别子宫肌瘤HIFU治疗后接受再干预治疗的高风险人群。

    2025年20期 v.46 2160-2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1K]
  • 纤支镜抗生素灌洗联合乙酰半胱氨酸对重症VAP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

    孙玉宝;王誉翔;吴润明;余金鸣;王小雯;

    目的 探究纤支镜抗生素灌洗联合乙酰半胱氨酸对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肺泡灌洗液相关因子、肺机械力学及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 选取信阳市人民医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150例重症VA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肺泡灌洗液白介素-32(interleukin-32, IL-32)、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oluble myeloid cell trigger receptor-1, sTREM-1)、微小RNA-127-5p(micro RNA-127-5p, miR-127-5p)、肺机械力学指标、动脉血气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肺泡灌洗液IL-32、sTREM-1、miR-127-5p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肺泡灌洗液IL-32、sTREM-1低于治疗前(P<0.05),miR-127-5p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肺泡灌洗液IL-32、sTREM-1低于对照组(P<0.05),miR-127-5p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动态肺顺应性(dynamic lung compliance, CLdyn)、气道峰压(peak inspiratory pressure, PIP)、呼吸做功(work of breathing, WOB)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Ldyn升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CLdyn高于对照组(P<0.05),PIP、WOB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PIP、WOB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 SaO_2)、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PaCO_2)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aO_2、PaO_2、氧合指数高于治疗前(P<0.05),PaCO_2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SaO_2、PaO_2高于对照组(P<0.05),PaCO_2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律失常、低氧血症、气道黏膜出血、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纤支镜抗生素灌洗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重症VAP患者疗效良好,可以有效抑制患者肺部炎症和病原菌感染,改善患者肺呼吸功能,提升患者氧合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2025年20期 v.46 2165-2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0K]
  • 血清铁代谢指标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程度及炎症活动度的关系

    刘欢;张国栋;韩要强;裴依菲;

    目的 探究血清铁代谢指标与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肝纤维程度及炎症活动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168例CHB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CHB组,另取同期来院体检的120例健康患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铁代谢指标[血清铁(serum iron, SI)、铁蛋白(serum ferritin, SF)、转铁蛋白(transferrin, TF)、铁调素(hepcidin, Hepc)]水平,比较CHB组和健康组血清SI、SF、TF、Hepc水平,根据CHB临床诊断指南对CHB患者进行肝纤维化分期和炎症活动度分级,比较不同肝纤维程度、炎症活动度的CHB患者血清SI、SF、TF、Hepc水平,采用斯皮尔曼(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SI、SF、TF、Hepc水平与CHB患者肝纤维程度及炎症活动度的关系。结果 CHB组血清SI、SF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血清TF、Hepc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S0-SI期患者血清SI、SF水平显著低于S2-S3期、S4期组(P<0.05),血清TF、Hepc水平显著高于S2-S3期、S4期组(P<0.05);G0-GI期组患者血清SI、SF水平显著低于G2-G3期、G4期组(P<0.05),血清TF、Hepc水平显著高于G2-G3期、G4期组(P<0.05);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血清SI、SF水平与肝纤维程度、炎症活动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血清TF、Hepc水平与肝纤维程度、炎症活动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CHB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铁代谢紊乱,且铁代谢紊乱程度与患者肝纤维程度及炎症活动度均存在显著相关性,临床上可通过监测铁代谢指标协助CHB病情诊断及治疗。

    2025年20期 v.46 2171-2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6K]
  • 基于LASSO回归的脑卒中患者瘫痪风险预测

    张慧;郁冰;王衬;

    目的 分析脑卒中患者发生瘫痪的影响因素,基于LASSO回归构建并验证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3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1年,收集有效患者97例,根据脑卒中患者是否发生瘫痪分为瘫痪组与非瘫痪组。分析脑卒中患者发生瘫痪的影响因素,构建并验证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随访1年,97例脑卒中患者瘫痪的发生率为38.14%(37/97)。瘫痪组椎体束受累、受累循环部位为单侧前循环多发梗死的例数占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总胆固醇高于非瘫痪组(P<0.05)。椎体束受累(OR=3.633,95%CI:1.597~8.264)、LDL-C(OR=3.747,95%CI:1.647~8.524)、Hcy(OR=3.869,95%CI:1.701~8.801)、总胆固醇(OR=4.821,95%CI:2.119~10.967)为脑卒中患者发生瘫痪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预测脑卒中患者发生瘫痪的灵敏度为89.21%,特异度为85.02%,曲线下面积(AUC)为0.931。结论 脑卒中患者发生瘫痪的风险较高,椎体束受累、LDL-C、Hcy、总胆固醇与脑卒中患者发生瘫痪有关,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有助于早期识别脑卒中患者发生瘫痪风险。

    2025年20期 v.46 2176-2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2K]
  • 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环磷酰胺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反应性的预测模型构建

    吴玉彩;寿先进;

    目的 基于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环磷酰胺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反应性可能的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采集2021年1月—2024年1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接受甲泼尼龙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的103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资料,根据治疗后6个月治疗反应分为有反应组(79例)和无反应组(24例),分析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免疫抑制剂治疗无反应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结果 经组间资料比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血清sST2≥38.25μg/L,总胆固醇≥6.233 mmol/L,PLA2R抗体高浓度以及有镜下血尿、疾病分期为Ⅲ~Ⅳ期,均是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免疫抑制剂治疗无反应的危险因素(P<0.05)。绘制决策曲线发现,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风险阈值在0.00~0.65范围内,模型临床净受益率始终大于0。绘制列线图将模型可视化,结果显示,模型预测患者治疗无反应的预测概率与实际发生概率一致性好;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模型预测的整体曲线下面积为0.900,预测效能好。结论 治疗前血清sST2≥38.25μg/L,总胆固醇≥6.233 mmol/L,PLA2R抗体高浓度、有镜下血尿、疾病分期为Ⅲ~Ⅳ期是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免疫抑制剂治疗无反应的危险因素,基于此构建的预测模型能够较好预测重点人群治疗无反应的风险。

    2025年20期 v.46 2181-2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9K]

公共卫生

  • 某三甲综合医院2021—2023年多重耐药菌监测情况分析及防控建议

    梁燕;马玲飞;梁帆;

    目的 分析某三甲综合医院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 MDRO)感染分布特征及趋势情况,为提高医院MDRO感染防控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分析2021—2023年医院送检标本培养分离出的MDRO总体情况及分布特征。结果 2021—2023年从培养分离出的14 466株病原菌中检测出1 379株MDRO,检出率为9.53%;其中,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27.7%)、肺炎克雷伯菌(22.85%)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5.55%)为主,MDRO则以ESBL(54.53%)、MRSA(21.46%)和MRCNS(16.46%)为主。标本来源以尿液(36.11%)和痰液(21.54%)为主,其次为上呼吸道(14.00%)、脓液(10.44%)和血液(7.32%)。MDRO检测呈阳性送检标本主要来源于儿科(11.75%)、肾病内科(11.68%)、普外科(10.95%)、泌尿外科(9.86%)、内分泌科(7.11%)等科室。结论 某三甲综合医院MDRO防控依然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需要通过进一步完善院感防控措施、加强宣传教育、严格规范抗菌药物使用等,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2025年20期 v.46 2187-2191+2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6K]

医学研究

  • 微针刀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毛利娟;李京;杨勇;张计超;

    目的 探究微针刀与玻璃酸钠联合应用于膝关节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以期为该类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 选择2021年3月—2024年3月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及治疗的104例膝关节损伤患者,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2)、研究组(n=52)。对照组使用玻璃酸钠治疗,研究组使用微针刀联合玻璃酸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炎性因子水平、膝关节活动度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15%)高于对照组(82.69%)(P<0.05),而对照组(15.38%)、研究组(5.77%)不良反应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lysholm knee score, LKS)、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 BI)评分、膝关节内旋、外旋及屈伸活动度与治疗前相比均增加,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且研究组在以上指标的变化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膝关节损伤患者使用微针刀联合玻璃酸钠治疗,在改善治疗效果、患者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炎性反应、膝关节活动度方面的效果较好,并具有一定安全性。

    2025年20期 v.46 2192-2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4K]
  •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联合血清指标在卵巢癌早期诊断及临床分期评估中的价值分析

    赵喜艳;王静丽;毛佳佳;朱前勇;

    目的 分析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可溶性间皮素相关蛋白(SMRP)、人附睾蛋白4(HE4)及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在卵巢肿瘤良恶性质鉴别及临床分期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纳入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郑州四六〇医院就诊的80例卵巢癌病患为卵巢癌组,同期80例卵巢良性肿瘤病患纳入良性肿瘤组,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SII及血清指标在卵巢癌诊断及临床分期评估中的价值。结果 与良性肿瘤组相比,卵巢癌组病患SII水平及血清SMRP、HE4及CYFRA21-1丰度均显著升高(P<0.001)。SII及血清SMRP、HE4及CYFRA21-1诊断卵巢癌的AUC分别为0.854(P<0.001)、0.816(P<0.001)、0.887(P<0.001)及0.859(P<0.001),SII联合血清指标诊断卵巢癌的AUC为0.966(P<0.001),高于任一指标单独的诊断效能。与早期卵巢癌病患相比,中晚期卵巢癌病患SII水平及血清SMRP、HE4及CYFRA21-1丰度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 SII联合血清指标在鉴别卵巢肿瘤良恶性质及评估临床分期均具有较高的价值。

    2025年20期 v.46 2197-2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6K]
  • 半导体激光联合25%甲硝唑凝胶治疗对种植体周围炎疗效观察

    张林;骆书文;隋秋丽;

    目的 探讨半导体激光联合25%甲硝唑凝胶对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丙二醛(MDA)水平影响。方法 将2022年8月—2024年7月期间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100例种植体周围炎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半导体激光,n=50)和观察组(半导体激光+25%甲硝唑凝胶,n=50)。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对其治疗前后的牙周指标、疼痛程度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6)、前列腺素E2(PGE2)、内脂素(VF)]、GP-x、SOD、MDA水平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好,且其牙周指标(PLI、SBI、GI及PD值)、血清炎性因子水平(IL-6、PGE2、VF)、氧化应激指标(GP-x、SOD、MDA)、VA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在半导体激光的基础上联合25%甲硝唑凝胶治疗可起到更好改善种植体周围炎患者的牙周指标,减轻其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2025年20期 v.46 2201-2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4K]
  • 控制营养状况与晚期乳腺癌患者化疗近期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尚庆玲;朱文诏;彭维真;

    目的 乳腺癌是目前女性中最常见且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疾病。控制营养状况(controlling nutritional status, CONUT)评分是一种由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总胆固醇以及血清白蛋白三组指标计算获得的新型免疫营养状态评估工具,在多种恶性肿瘤预后的相关预测中发挥价值。本研究旨在探讨CONUT评分与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评估其对晚期乳腺癌患者近期预后的能力。方法 本研究纳入96例行化疗治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根据讨CONUT评分是否小于3分将患者分为两组。采用Kaplan-Meier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局部加权散点图平滑曲线(locally weighted scatterplot smoothing curve, Lowess)、多元Cox比例风险模型和亚组分析评估CONUT评分与化疗近期疗效的关系。结果 低CONUT组、高CONUT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0.77%,48.39%。随着CONUT评分的增高,化疗近期疗效呈下降趋势(P<0.05)。多元Cox回归分析表明,随着CONUT评分的增加,化疗近期疗效不佳的风险显著增加(低CONUT组作为参考;高CONUT组HR,95%CI:0.422,0.273~0.847,P<0.05);进一步调整混杂因素后,组与组1相比,化疗近期疗效不佳的风险仍显著降低(低CONUT组作为参考;高CONUT组HR,95%CI:0.673,0.264~1.423,P<0.05)。Kaplan-Meier曲线表明,随着CONUT评分增高,患者PFS显著降低(Log rankP<0.05)。ROC曲线表明,CONUT评分对于化疗近期疗效有效率有较好的预测能力(AUC=0.700,De-long testP<0.05),且显著优于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总胆固醇以及血清白蛋白。Lowess曲线表明,随着CONUT评分增高,化疗近期疗效有效率显著降低,呈单调递减的关系。亚组分析发现,在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30 kg/m~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155.97 pg/mL水平亚组中CONUT评分与化疗近期疗效有效率相关性更强。结论 CONUT评分与晚期乳腺癌患者近期化疗疗效呈显著负相关。在高BMI和高VEGF的亚组人群中,CONUT评分与晚期乳腺癌患者近期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更强。

    2025年20期 v.46 2206-2212+2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2K]
  • 重症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伴ARDS患者应用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俯卧位通气的预后风险因素分析

    李永海;王新存;张俊鸣;

    目的 本研究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方法应用于重症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伴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中的效果及预后风险。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1年2月至2024年2月期间收治的重症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并伴随ARDS患者86例,均接受ECMO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比较患者在治疗前后的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氧合指数比值(PaO_2/FiO_2),血二氧化碳分压(PCO_2)变化,记录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俯卧位通气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和不良事件发生率。采用多元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重症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伴ARDS患者应用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俯卧位通气的预后风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纳入86例患者,平均年龄为(30.3±5.3)岁,男性患者占80.2%。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颅内压(ICP)和氧合指数(PaO_2/FiO_2)均高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血中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则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脑灌注压(CPP)从83.2 mmHg降至79.1 mmHg,但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记录患者的3个月生存率为(40.5±4.0)%,其中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俯卧位通气的平均持续时间为(9.2±3.5)d,住院时间的平均值为(50.3±4.5)d。手术部位出血,插管部位出血和血栓事件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5%,9.3%,8.0%。多元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基础疾病数量、治疗前氧合情况、俯卧位通气时长、ECMO运行过程中是否感染以及是否合并肺部其他疾病等因素是重症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伴ARDS患者应用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俯卧位通气的预后风险因素(P<0.05)。结论 EMCO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重症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伴有ARDS,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氧合指数,提高患者生存率,在临床治疗中对于预后高危因素患者,应采取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加强监测和干预,以降低预后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2025年20期 v.46 2213-2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3K]

药物与临床

  • 低分子肝素联合脂肪乳及黄体酮对复发性流产患者免疫功能和性激素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丁楠;陈睿;梁菲;闫珺;武海英;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脂肪乳及黄体酮在复发性流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复发性流产患者为目标,随机划入对照及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包含口服叶酸及维生素E。对照组接受肌内注射黄体酮联合静脉滴注脂肪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免疫功能、性激素丰度、血管相关因子丰度、妊娠结局及安全性。结果 与对照组(80.00%)相比,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00%)显著升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CD4~+及CD4~+/CD8~+均下降,CD8~+均上升,且观察组变化更为显著(P<0.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HCG、E2及P丰度均上升,且观察组变化更为显著(P<0.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VEGF丰度均上升,sFLT-1丰度均下降,且观察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26.67%)相比,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率(11.67%)显著降低(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脂肪乳及黄体酮对复发性流产患者疗效确切,能有效调节免疫耐受及性激素丰度,调节促血管生成和抗血管生成因子的平衡,改善不良妊娠结局,且安全性较高。

    2025年20期 v.46 2218-2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3K]
  • 聚乙二醇洛塞那肽联合卡格列净治疗单纯二甲双胍控制不佳的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的疗效

    刘超;孙艳慧;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洛塞那肽(PEX168)联合卡格列净治疗单纯二甲双胍控制不佳的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 使用随机数表法将2023年6月至2024年8月在河南省荣军医院就诊的80例单纯二甲双胍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肥胖T2DM患者1∶1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两组均继续采用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加用卡格列净,观察组加用PEX168、卡格列净。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体重指数(BMI)、腰围、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FBG、2hPG、HbA1c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FBG、2hPG、HbA1c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HOMA-IR水平下降,HOMA-β水平上升,且观察组HOMA-IR水平更低,HOMA-β水平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BMI、腰围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BMI、腰围水平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IFN-γ、IL-1β、IL-6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IFN-γ、IL-1β、IL-6水平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0%vs 7.50%)无组间差异(P>0.05)。结论 PEX168联合卡格列净治疗单纯二甲双胍控制不佳的超重/肥胖T2DM疗效较好,可通过抑制胰岛素抵抗和机体炎症反应有效发挥降糖、减重的作用。

    2025年20期 v.46 2223-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7K]

中医中药

  • 平脊疗法治疗颈椎曲度异常类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苏春娟;范亚朋;李道通;毛书歌;

    目的 探讨颈椎曲度异常类颈椎病采用平脊疗法治疗后颈椎曲度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收治的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型颈椎病患者17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平脊疗法组n=130)和对照组(非平脊组n=40),统计分析其治疗前后临床疗效、颈椎曲度(弓弦值)改善情况。结果 在年龄20~55岁之间颈椎病中,以混合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居多,占总人数77.06%;其他各类型的患者占比为颈型5.88%、交感神经型6.47%,椎动脉型10.00%,脊髓型颈椎病0.59%,临床表现以中度疼痛为主要症状;颈曲变直占比最高42.94%,颈曲反弓、颈曲上移次之,分别占13.53%、12.94%,颈曲下移、S形改变、反S形改变、重度反弓,颈曲过大占比最少2.3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二组患者的评分均降低,且治疗组VAS评分(2.77±0.67)分要明显低于对照组(4.49±0.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优良率为87.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弓弦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弓弦值(11.02±4.30)mm对比对照组的(4.38±3.98)mm更具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106例颈曲恢复正常,恢复率为81.5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平脊疗法在恢复颈椎生理曲度方面疗效确切,能够帮助颈曲异常患者恢复正常生理曲度。

    2025年20期 v.46 2227-2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3K]
  • 化瘀接骨汤联合碳酸钙D3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

    张振东;

    目的 探讨化瘀接骨汤用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术后的效果以及对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开封市第二中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100例,均应用椎体成形术治疗,术后以碳酸钙D3片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n=45),以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化瘀接骨汤联合碳酸钙D3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n=55),对两组治疗8个周期后的疗效、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55%高于对照组73.33%(P<0.05);观察组腰酸背痛、舌质暗红、痿软乏力和神疲目眩等中医症候积分是(3.10±0.52)分、(1.15±0.26)分、(2.86±0.65)分、(1.32±0.35)分,均低于对照组(t=7.694、12.163、8.677、7.701;均P<0.001);观察组股骨颈骨密度、粗隆间骨密度和腰椎骨密度等骨密度水平是(0.82±0.10)g/cm~2、(0.57±0.13)g/cm~2、(0.90±0.12)g/cm~2,均高于对照组(t=3.743、2.596、2.963;P<0.001、0.011、0.004);观察组OPG、BGP和ALP水平是(398.96±42.36)pg/mL、(9.00±1.25)μg/L、(265.90±26.35)U/L,均高于对照组(t=8.964、2.485、12.132;P<0.001、0.015、<0.001)。结论 化瘀接骨汤可提升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骨密度,改善骨代谢,对于加快患者术后康复进度有着重要的作用。

    2025年20期 v.46 2232-2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2K]

医学影像

  • 增强CT特征对胃肠道间质瘤高肿瘤风险度的预测价值

    杨春霞;

    目的 分析增强CT特征对胃肠道间质瘤高肿瘤风险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诊治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149例,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低风险组45例,高风险组104例。记录患者增强CT表现,确定胃肠道间质瘤高肿瘤风险度的影响因素,评价这些因素对高风险的预测能力。结果 与高风险组相比,低风险组肿瘤多位于胃部,直径较小,边缘多为光滑,多为腔内型,浅表溃疡、引流血管增粗和瘤周淋巴结增大发生率较低,平扫和静脉期CT值较高,动静脉期对比增强率和不均匀强化比例较低。肿瘤较大、引流血管增粗、瘤周淋巴结增大、高静脉期对比增强率是胃肠道间质瘤高肿瘤风险度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直径>5 cm、引流血管增粗、瘤周淋巴结增大和静脉期对比增强率的AUC分别为0.930、0.729、0.680和0.807。联合评估模型的AUC为0.941,优于单一指标。结论 肿瘤直径>5 cm、引流血管增粗、瘤周淋巴结增大和静脉期对比增强率等CT特征的联合评估可有效预测胃肠道间质瘤的高肿瘤风险度。

    2025年20期 v.46 2237-2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2K]

  • 《医药论坛杂志》投稿须知

    <正>《医药论坛杂志》是由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河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综合性医药卫生科技学术期刊,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半月刊。设有:论著、公共卫生、医学研究、药物与临床、中医中药、经验交流、医学影像、综述等栏目。

    2025年20期 v.46 2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 下载本期数据